Facebook臉書幸福家分店客服中心人才招募
活動訊息

幸福家地產股份有限公司

首頁 > 房市動態 > 房市新聞

區域動態

房市新聞

2013-08-24

藉由「人口遷移投資學」 找出房市投資熱區

發表於 2013/08/23 09:06 好房News記者馮牧群/採訪報導人口變化牽動著住宅需求,近年受全臺各縣市房價消長與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影響,產生「輕移民」、「跨縣市」的購屋現象,尤以北臺灣最為興盛;觀察人口分布,即可分辯何處是具投資潛力的房市熱區。區域人口多寡可用來判斷房市是否具有支撐力,做為投資置產前參考。(好房News記者陳韋帆拍攝)從內政部各縣市戶籍人口總數來看,截至2013年七月底,新北市有394.7萬人口是全國最多,占比高達16.9%,第二名的高雄市也有277.9萬人,占總比重11.9%,臺中市269.5萬人則居第三,總體看來,全國有超過2/3人口集中於五都及桃園縣,居住需求非常可觀。代表青年族群多寡的「老化指數」是衡量房市需求的另一項指標,通常北部與中部會低於南部與外島地區,數值愈低表示年輕人愈沒意願留在當地生活;若按縣市比較,老化指數排名前三高的分別是嘉義縣、澎湖縣、雲林縣,反之為新竹市、桃園縣及臺中市。全國面積最大、人口最多的新北市,一直以來都有穩定的外縣市移入潮,轄區內第一大行政區-板橋,是許多外來購屋族的優先選擇。東森房屋亞東捷運加盟店店長肖鳳梅指出,板橋買方接近七成為外來客,尤其來自臺北市居多,通常是看中房價相對親切;外地客的特色是喜歡口碑好的社區,注重屋齡與區域生活機能,捷運亞東醫院站及府中站週邊是指名度最高的地段。另一項有趣的發現是,金馬地區的人口總增加率增幅竟居全國最高,原因為連江縣受博弈公投過關影響,引發戶籍遷入潮,其次,金門縣因福利措施優厚,人口增幅排名第二;北部各縣市除基隆市外,其餘均呈現增加。資料來源:http://news.housefun.com.tw/news/article/11536839076.html

2013-08-22

政府免費拆違建? 新北市擬向屋主收費

發表於 2013/08/22 07:57 好房News記者王富民/綜合報導新北市工務局每年編列三、四千萬的經費, 拆除將近一萬件的違章建築,遭到監察院及地檢署質疑「圖利違建戶」,不符合社會正義。因此,工務局擬定了《新北市強制拆除違章建築收費自治條例》,將在這個月底送交至市政會議審議,預估在今年底就能正式上路,未來欲拆除違章建築的工程,費用將由屋主自行負擔。新北市每年新查報的違建物約有一萬六千件,而如此龐大的數量讓新北市的違章建築拆除大隊無法一次負荷,每年約有六千到八千件違建「拆不完」,經過數十年的累積,目前尚有十八萬件的違建物正在等待拆除。然而,拆除這些違建所需的費用竟然由全民埋單,不僅讓廣大的納稅人質疑其正義性,就連監察院都開始「關心」。事實上,這個問題早新北市尚未升格前就曾研擬處理辦法,並將「違建者付費」的自治條例送請縣議會審議,卻遲遲沒有下文。依照現行規定,民眾檢與違建並經拆除大隊認定後,會發文要求屋主在一周內自行拆除,否則一周後就會強制拆除,去年共一萬兩千件的的違建,有一千五百七十七件就屬強制拆除的案例。根據《蘋果日報》的報導,總共三千兩百萬元的拆除經費均由納稅人埋單,倘若工務局研擬的收費條例順利通過審議,年底上路後就將改由屋主自行負擔。未來,新制度上路後,違建案經市府通知限期拆除卻仍不履行者,市府將強制拆除,而發包拆除的案件將按照發包金額收費,或按照違建的材質收費,並以書信通知違建戶限期繳納,若預期未繳將移送行政執行署強制催繳。根據《自由時報》報導,新北市公寓局違章建築拆除大隊長張廖萬益表示,法定空間增間的違建物大約在十坪左右,頂樓的違建則約二到三十坪,若以二十坪的牆磚造型是計算,拆除經費約需四萬六千二百元,且住戶必須恣情清除殘磚破瓦。資料來源:http://news.housefun.com.tw/news/article/19992438930.html

2013-08-22

財部:預售屋不納入奢侈稅範圍

2013/08/22 【聯合報╱記者林政忠/台北報導】 財政部檢討奢侈稅,各界直指預售屋炒作成為奢侈稅「漏洞」,但因預售屋尚未完成交屋過戶,奢侈稅難查核。財政部高層傾向維持現行課徵方式,預售屋轉售所有權將計算財產交易所得,納入個人綜所稅,最高稅率40%。 財政部奢侈稅報告指出,目前奢侈稅有6大缺失,包括:課稅範圍規範不足、排除課稅範圍有漏洞、誤傷無辜、避稅誘因高產生閉鎖效果、稽徵人力不足、持有成本偏低易成囤地囤屋。 針對課稅範圍不足等缺失,學者建議,將具有炒作疑慮的預售屋、非都市土地素地、依法不得核發建造執照的都市土地素地(例如畸零地)、區段徵收土地等納入課稅範圍,防治短期投機炒作。 不過,財政部高層表示,奢侈稅是以過戶日核算持有課稅期限,但預售屋尚未完工過戶,認定上易生爭議,因此傾向維持現狀,不納入奢侈稅課徵範圍,而依交易利得課徵財產交易所得稅。 市場人士指出,近來出現預約單炒作預售屋亂象,特別是桃園縣青埔、八德、林口、竹北等熱區異常熱絡。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長李慶華表示,「我們都有關注這些現象」,從民國100年起,國稅局即執行「預售屋及鉅額房地選案查核計畫」,針對大型建商、建地選案查核,交易熱區將加強查核,短漏報者將加罰0.5倍罰鍰,單是北區國稅局執行首年即補徵稅款20多億元。 財政部官員說,青埔所有建案都還在興建中,每次經過都是草比人高,但青埔交易異常頻繁,國稅局已鎖定。全文網址: udn房市情報 - 房市新訊 - 政策焦點 - 財部:預售屋不納入奢侈稅範圍 http://money.udn.com/house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414&f_SUB_ID=4054&f_ART_ID=295603#ixzz2cf3y0GAI Power By udn.com

2013-08-22

自用宅未設籍 也難逃奢侈稅

作者: 記者林淑慧╱台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 – 2013年8月22日 上午5:30.. 工商時報【記者林淑慧╱台北報導】奢侈稅雖有排除條款,部分民眾誤以為只要出售「自用住宅」,就可免課奢侈稅,但台北國稅局表示,民眾售屋,必須符合自住、無出租、無營業、遷入戶籍等4項條件,而且本人、配偶及未成年直系親屬,名下僅有一戶房屋,才不用繳納奢侈稅。台北國稅局查核轄區內不動產交易案件時發現,民眾在樂業街購買房屋自住,本人卻未將戶籍遷往新宅,且名下不只一棟房屋,在誤信代書建議下,以為只要母親設籍在此,就算是自用住宅,持有不到2年出售,可適用奢侈稅排除條款,結果補繳5百餘萬冤枉稅。國稅局官員表示,常有民眾出售2年內自住房地時,誤信代書或仲介業者建議,以為只要出售房屋有自住事實,或是有直系尊親屬設籍,即可免報奢侈稅,卻因為忽略要在該屋設籍而功虧一匱。稅官說,依據稅法規定,地價稅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的條件,只要直系尊親屬、子女、納稅義務人與配偶,任一位辦理戶籍登記即可,但奢侈稅的規定不同,必須是納稅義務人本人設籍,而且本人、配偶及未成年直系親屬,名下僅有一戶房屋,才能豁免。財政部強調,排除課徵奢侈稅的自用住宅,必須符合:名下僅有1屋、自住、無出租且無營業、辦妥戶籍登記等4大要件,缺一不可,出售時不論持有年限長短,都不必擔心負擔10%或15%的奢侈稅。反過來說,只要納稅人出售短期持有的不動產,欠缺其中一個要件,就會成為奢侈稅的課徵對象,包括只是未辦理設籍,但其他要件均符合的自用住宅持有人。台北國稅局表示,包括奢侈稅和土地稅法,戶籍登記都是認定是否屬自用住宅的「法定形式要件」,即使事後可舉證房屋確實沒有營業或出租,仍無法排除課稅,提醒民眾一定要記得辦理設籍,以免遭補稅加罰。資料來源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自用宅未設籍-也難逃奢侈稅-213000348.html

2013-08-22

網站、屋況、鄰居 三原則防淹水屋

2013/08/21 【聯合晚報/記者游智文/台北報導】 儘管數據顯示,淹水屋似乎房價也會漲,但房仲業表示,區域若常常每雨就淹,會為生活帶來極大不便,譬如得隨時擔心停在路邊或地下室的車子會不會淹掉,一般舊大樓電梯機房多在地下室,一旦淹水,可能就得爬一、二十樓才能回家等,因此最好還是能避就避。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,民眾可把握「三查原則」,避開淹水屋。 第一查,是查詢相關網站,包括台北市政府積水查報網(http://rain.tcg.gov.tw/ flood/Page1/)或是「經濟部水利署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專屬網站」(http://fcp.wra.gov.tw/default.asp)等公部門網站,就能掌握淹水地區。 第二查,是查詢屋況,趁著颱風剛過去看屋,除了打開電表、水表與插座開關查看是否有水痕外,不少屋主為了掩飾淹水痕跡,會重新粉刷或是裝潢,看屋時可多看房屋角落,以及觀察是否有油漆色差,最重要的是親自到地下室或是防空避難室觀察是否有泥沙或是水痕,更能掌握屋況。 第三查,是查訪鄰居,不少區域雖然近年沒有淹水,但一淹可是相當嚴重,建議可以多問問鄰居,就能了解區域更真實的面貌。全文網址: udn房市情報 - 市場情報 - 買賣小秘訣 - 網站、屋況、鄰居 三原則防淹水屋 http://money.udn.com/house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415&f_SUB_ID=4080&f_ART_ID=295576#ixzz2cf3gt5jM Power By udn.com

2013-08-22

財長:抑制投機 不廢奢侈稅

作者: 【中央社台北十九日電】 | 台灣新生報 – 2013年8月20日 上午12:00.. 檢討奢侈稅,建商和仲介業者強力鼓吹廢奢侈稅,否則拖垮房市周邊產業;財政部長張盛和認為,房市炒作、短期投機、囤房仍盛行,因此奢侈稅不會貿然廢,但可定期檢討。財政部今天召開奢侈稅實施成效檢討座談會,邀請學者、社會團體、立委、建築開發商、不動產代銷、仲介經紀與會討論。市場關注奢侈稅是否延長年限,或是有無廢除可能?今天座談會上,建築開發商和仲介業者強力主張讓奢侈稅落日。張盛和指出,由於全台還有房屋炒作現象,短期投機仍盛行,囤房者不少,奢侈稅實施二年有抑制效果,因此不會馬上說要廢除;但可考慮每二年滾動式定期檢討,讓房市更健全。學者則看法不一,有些認同奢侈稅對不當炒作有抑制效果,宜延長這樣的效果;有些學者則認為,奢侈稅是「治標不治本」的短期藥方,不能一直使用,要找時機讓其落日,回歸到「資本利得課稅」、「實價課稅」才是正軌。社會團體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表示,雖然資本利得稅、實價課稅才是根本,但是現實是,在重重政治考量、利益盤算下,「實價課稅」是一條非常長遠的路。不過他也說,如果大家覺得該往這個方向開始努力,民間團體百分之九十九支持贊成。呂秉怡說,目前奢侈稅是房市炒作的「退燒藥」,延長年限,有助房價合理;他還認為,農地等非都市土地應納入奢侈稅課稅範圍,才能更達到公平正義的效果。面對廢奢侈稅的聲音,受財政部委託製作檢討研究報告的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教授黃耀輝說,「實價課稅成功時,就是奢侈稅功成身退之日。」資料來源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財長-抑制投機-不廢奢侈稅-160000337.html